企业信息化:正在启航
author:一佰互联 2014-11-22 click:1151
企业信息化:正在启航
企业信息化是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基础和主体。那么,企业信息化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扮演什么角色,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哪些重任,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到什么作用呢?为此,本报调查采访小组自北向南,分赴黑龙江、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深入调研,并采访多名专家得出结论??
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要求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但是社会分工的细化也将带来社会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由社会分工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进行协同化运作成为企业的共同选择。这种协同化运作凸显了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凸显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历史:第一次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第三次是商业的兴起,出现了农工商等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古典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泰勒到现代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等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把社会分工看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据。当前,社会分工向全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有些还涉及到几个国家。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需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波音747飞机共有400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根据波音公司的统一计划协作生产,全部设计和测试工作是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2800名工程师在1700个工作站上通过网络协作而完成的。
这种社会分工迎来专业化生产,使一个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跨越地理的概念,调度全球资源,交给合适的人员、企业来设计制造,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分散化生产、跨区域调度,也带来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比如在一个地方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只要把相关人员召集在一起开会,或者把所有的设计人员召集在一个办公室,就能使信息充分沟通,自然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都比较低,其信息需求也相对不是那么迫切。而降低由社会分工带来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就需要相关作业单位的信息化沟通、协同化运作。例如,在合作制造环境中,产品的设计可能是来自于国内或全球顶尖的专业设计机构,而制造任务将会由几家制造商来承担,相关采购可能要由几十家乃至上百家供应商来完成。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各参与企业能够共享信息,能够使有关的业务流程自动对接,实现设计、制造和采购等协同工作。广东省中小企业局陈局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东莞是全球化社会化大分工的典型,现在全市有2800多家企业从事电脑元器件的生产,分工非常细,能配齐一台整机电脑Array5%以上的零配件。世界上知名品牌的电脑都有东莞的功劳。这种全球化社会分工就需要企业信息化作为支撑。
市场经济发展的强烈呼唤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是一个生产车间,只要完成指定任务即可,对信息的需求并不迫切。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企业需要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进行迅速、准确判断,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需的产品或提供适需的服务,才能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以,信息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就是生命。
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完全是根据计划来生产,大到钢铁,小到针线统统纳入计划,具体细分到产品品种、规格、数量等,生产完了就放到仓库里,或者直接交给上级部门统一供应。至于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是大家需要的,企业并不关心,于是造成一些商品堆积如山,一些商品供不应求。所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就是个生产车间,或者说是生产主导型的单位,面对的环境比较简单,对信息的需求也比较简单。
但是进入市场经济后,这种模式显然不行了。不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也不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其目的就是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生产设备、工具、资金等),通过合理的管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足够多的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独立的主体,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市场信息,自己决定生产什么。因此,企业既要熟悉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也要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既要研究市场信息、行情,重视市场调研、分析、预测,也要研究竞争对手;既要研究风险与机遇,也要研究本企业的战略重点。总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就要积极应对市场经济自由性、开放性和竞争性所带来的复杂性。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寻找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那就需要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传输、整合、应用,为市场开发、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本报记者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采访调查时,许多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通,就是财路不通,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捕捉信息,从而获得发展的机会。”
企业应对竞争的紧迫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决胜未来必须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途径,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企业降低成本,提供差异化服务或产品的必然选择。
在广东进行企业信息化采访调查期间,记者参加了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峰会。在会上,记者通过与许多中小企业主交谈发现,他们非常关心“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的话题。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企业可以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生产同样质量的产品,即成本优势;另一种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能够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能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产品。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或实现提高竞争力的目标,无非是在这两种战略之间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
因为信息技术具有渗透性和广泛性,使其在企业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生产经营的某个或某些环节,而是渗透和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信息化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内部每一项具体活动,如新产品开发、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成本,而且也可以通过协调企业内部各项活动以降低各项活动的总成本。同时,企业信息化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企业对信息的处理活动主要由手工完成,这种低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严重妨碍了企业对生产和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协调。随着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的手工劳动的取代,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和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使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协调成为可能。比如,江苏无锡万方商贸有限公司建立企业信息化并使用1年后,其自营店由7家增加到20家,扩展加盟店30多家,但是经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库存成本和人员成本)减少了10%;处理速度明显加快,批发订单处理时间由4周变为两小时,月底结账时间由5天变为1天,单据文字处理时间由10分钟变为两分钟,统计数据生成由3~5天变为5分钟。
企业信息化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成本,而且还可以为开发差异化的产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产品以及服务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只有显示出差异,才能从同行竞争中胜出。在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表面上看市场似乎饱和、产品似乎过剩,经营者感觉生意难做,不知从何做起。其实在市场上,消费者和经营者几乎同样痛苦:有卖不掉的,也有买不到的;有买不起的,也有没什么可买的。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经营者看不到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结果是“你有我有全都有”。不是商家不关注个性化需求,有些简单的个性化需求是直接通过调查或走访客户就能发现的,比如针对夏天用大的洗衣机处理少量的衣服既不方便也不节能的情况,海尔公司推出了小小神童洗衣机。但是,还有许许多多商机,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是很难被发现的。比如,当当网上书店向你推介的一般都是你比较关心的书籍,为什么?因为当当书店有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作支撑,它能根据消费者的历史消费记录,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其实,企业信息化系统建立起来后,还可以对许多客户的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从而针对某一类消费者推出个性化的服务或产品。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知道企业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要求。但应当看到的是,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Array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而我国还有80%的中小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为了在经济全球化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力的差距,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迫切需要由单机数字化处理向网络化应用方向发展,迫切需要由单个系统的简单应用向综合应用方向发展进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